传统文化是促进王庄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
河南登封王庄社区村委书记:王海涛
通过登封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党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学习,使我进一步强化了党代表的履职意识、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。经过党的理论学习,又实地调研了部分美丽乡村,学习先进经验,肯定现实成绩,查找弱项短板。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“学思想、强党性、重实践、建新功”的要求。根据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政策和战略。针对我们大禹故里——少林街道王庄社区的乡村振兴,认真思考,长期实地调研,探索提出长远性发展战略和规划。
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!中央高度重视“三农”工作。党的二十大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。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。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,为我们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道路指明了方向,提供了遵循。
“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,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”,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,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前提,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.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,为了人民而发展、发展才有意义,依靠人民而发展、发展才有动力。“民族要复兴、乡村必振兴”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,是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,我国的根在乡村,乡村中有许多的传统文化,物质遗产,是中华民族的宝藏,是乡村必不可少的基础!“大禹胜迹,嵩岳为盛”,经中国民协验收组决定于2008年1月2日,正式命名登封为“中国大禹文化之乡”。史载“禹生石纽”,而石纽就在天地之中嵩山少室山东麓的祖家庄。隶属河南省登封市少林街道王庄辖区,总面积5.5平方公里.现有人口4328人,是著名的“大禹故里”。
大禹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治水英雄,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和核心,大禹治水成就了大禹执政的基础,大禹重点治理黄河期间,积累了疏堙并行、道法自然、河图洛书、交合相生以及“人心惟危、道心惟微、惟精惟一、允执厥中”的心传智慧,铸九鼎、划九州,创夏历、事农耕、万民称颂,九州和合、天下一统,建立“夏王朝”。从而使夏文化成为华夏民族的本质性和基因性的祖根。因此,我代表王庄人民,于2021年10月8日,向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申请,在大禹故里举办“祖国为你办婚礼”公益活动,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大禹文化元素,兼容并包地对当代民俗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创新,通过文明、绿色积极健康的婚礼模式,引领新时代婚礼新风尚,促进四个文明建设、推动乡村振兴,搭建两岸以及世界华人交流平台.确立新形势下国与家的关系,进一步增强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为全面贯彻“五个振兴”要求,我们要用高维度、多视角的科学资源观、市场观和社会观去创造性地认识所在的村庄,将文化转化为产业。用创新性的眼光发现所在村庄,将文化产业创新持续发展。利用大禹故里“中国第一村”的自然文化底蕴和核心资源禀赋,用唯一性的认知、保护、转化,把大禹故里打造成“中国民族文化第一村”,是推动我村经济发展,向世界展示魅力中国的重要窗口。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:
一、产业振兴是壮大集体经济的唯一途径
我国农业农村发展,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阶段,这是“三农”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。“五个振兴”中产业振兴是关键,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,产业属于经济学范畴,必须导入经营概念,经营就要有经济头脑、带富群众的领头雁策划和规划,就是要讲社会效益,又必须讲经济效益,并且主要讲盈利和收益,经营之道的核心是实现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,是把资源变成资金。我村的大禹文化具有巨大的资源和价值,这些资源要靠人去组织,去经营才能变为产业。大禹文化同时具有生态价值、景观价值、康养价值、民宿价值、文旅价值等。多元的价值才能串连成一条产业链,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才能变为滚滚而来的财富。
二、大禹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
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,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。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。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,那么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。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,我们应该理清思路,找准思路谋发展。为把我村建设成为业强、民富、村美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深入认识研判我村的历史、地理、地貌、文化等情况,我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和西城区核心位置,土地大部分被政府规划为建设用地,国家的相关企业项目落地建设,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产品是无法实现的,而唯一的大禹故里文化,使华夏子孙世世代代繁衍生活生产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机理,祖家庄“禹生石纽”独特的文化血脉流淌在一代一代大禹故里人民的精神血脉里,大禹精神又是中华民族所有精神的基础,大禹后裔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形成的光辉精神内涵:公而忘私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;艰苦奋斗、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;尊重自然,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;以身为度,以声为律的律己精神;严明法度、公正执法的法治精神;民族融和、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。这种精神是大禹文化的灵魂和内涵。我村规划把大禹文化用高科技媒体、研讨论证.大量书籍、考古挖掘、影视作品等形式宣传文化品牌,使潜在的文化价值,文化资源,显化转变为壮大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。
三、大禹文化振兴是王庄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按照一村一策、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,经征求群众意见,召开国际研讨会,召开“四议两公开”研讨论证,决定实施强村富民长远规划。充分发挥:“有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,能带好班子;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,能带对路子;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,能带动发展;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,能带正风气”的“四有四带”、“一肩挑”基层带头人的作用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,推进乡村振兴步伐,在完成上级党委下达的征地、拆迁、修路等各项工作之余。常思群众如何才能过上长期富裕,永远幸福的生活。俗话说:两副担子“一肩挑”,看你会挑不会挑,“两个确立”入心脑,海阔天空凭鱼跃。不搞乡村振兴,就愧对组织、愧对群众。结合实际,首先制定“五个一”发展规划:一是制定一个强村富民的长远规划方案;二是出版一本大禹文化专刊,奠定基础;三是举办一届“祖国为你办婚礼”活动,掀起大禹文化热潮;四是拍摄一部电视剧或电影,树立独特的文化品牌;五是引进一个康养民宿或博物馆项目,引领王庄乡村振兴迈步前行。其次,乡村振兴是一个历史过程,必须具备战略定力,契而不舍、劈波斩浪、久久为功。科学施策;抓好产业振兴,用好人才振兴,搞好文化振兴,坚持生态振兴、深化组织振兴。乡村振兴基层组织是主心骨,组织力要体现在市场化的层面。要用企业合作、资金入股、资源入股的形式,构建经济利益共同体,还要体现在文化道德的层面,要保持一个地方的和谐开放,团结向上的民风民俗,让一个地方的人民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,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热情好客的乡村人文环境,利用大禹文化培育文明乡风、淳朴民风,弘扬新时代主旋律和社会正气。把大禹故里的特质变成精神风貌,再把精神变成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。从而实现:村民+资本+集体+物质+精神=集体经济和精神文明共同富裕的目标。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图/文:王海涛
审核:李广增
1.本网是“中视快报网”唯一官方网站!未经授权,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“中视快报网”名义发布任何信息。
2.凡注明来源为“中视快报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、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,版权均属“中视快报网”所有。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不得使用
3.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新闻稿件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.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。
中 视 快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,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
Copyright © 2021-2022 by www.chinagykb.com.allrights reserved
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985号 京ICP备19049276号-1 中视快报网 版权所有